【岗位实研】用好“三个办法”制作审查报告 提
时间:2020-05-27
来源:综合业务部
作者:童召坤
录入:综合业务部
【字体:大 中 小】
审查报告是检委会委员切入案件、提炼观点的第一手材料,其质量高低一定程度决定了检委会讨论决策质量和效率。一份好的审查报告要重点突出、事实清楚、意见明确,能助力检委会发挥好把关作用。审查报告的核心就在于案件焦点的阐述,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历,就刑事案件审查报告焦点的写法,谈下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,具体有“三法”,仅供参考。
一、表格法对比,让争议焦点一目了然
办案中经常出现办案组内部对事实认定有争议或适用法律有疑议,继而将案件提交检委会讨论决定的情况。对于此类案件,通常的文字汇报平铺直叙,难以围绕争议焦点展示冲突双方的理由和依据。此时,借助表格法,能取得清晰展示焦点的良好效果。我在写案件汇报是,往往制作表格,以列表对比的方式,逐一列明存在冲突矛盾的证据和办案组的观点分歧,并且附上每种观点之后供参考的理论依据和当前司法实践做法,把本来散在多处的内容通过表格放在一起,让冲突更鲜明,能够清晰地展示案件疑点和争议,便于检委会快速聚焦案件难点,从而对证据的采信和法律适用作出准确的决定。
二、数字法显现,让办理意见一览无余
对于案件事实和证据均无争议,但需要检委会审核把关的案件,报告应繁简适当,重点突出,有关事项尽可能的予以量化,以数字的形式体现。比如提交检委会审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于刑事处罚案件,通常案情比较简单,适用法律没有争议,对于犯罪事实以及证据部分能简则简,文字务求简明扼要,说明情况即可。但对于影响量刑的事实、情节务必穷尽,不能遗漏。我的通常做法是,首先写明不从宽处理会判处的刑罚及刑期长短,作为检委会决定的参考;再着重写明本案存在哪些法定或酌定从轻、减轻处罚情节,而且从宽处理情节的种类、数量、每种情节的调节比例都以数字的形式精准体现;最后写明本案减轻处罚幅度。通过数字化直观显示从宽处理幅度,使检委会委员能够快速作出决定,提高决策效率。
三、图示法导引,让论证说理一望而知
对于集资诈骗、非吸类、传销类、涉黑涉恶等涉众型犯罪,由于犯罪活动长期持续,涉案人众多,案情极为复杂。对于这种案件,普通的汇报方式不直观、不形象,而且容易前后反复说,听起来容易让人如陷云里雾里、一头雾水。这时,用图示配合书面报告的办法,能够形象生动的展示案情,是一种既高效又便捷的汇报方法。
我院办理丛某涉黑一案时,最初公安机关抓获包括丛某在内的21人,全部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。我院专案组认为该案应该是三个犯罪团伙,只因为犯罪对象交叉,犯罪活动才交织在一起。向检委会汇报该案时,我在领导的指导下,制作了组织层级图、发展脉络图、人员关系图等大量的图示,将三个团伙之间的关系,以图示的形式生动的展示出来,以图示的形式表明三个团伙虽然有交叉,但整体上各有各的领域,而且犯罪黑恶程度明显不同。将公安机关认定的1个涉黑案件重新认定为1黑2恶3个案件,得到检委会一致肯定,向省院汇报后获得省院支持,并最终按此定性分别起诉,确保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。
提交检委会审议的案件审查报告是办案过程的静态反映,体现办案人的业务素养和规范意识,需要以匠人精神认真对待。以上三法是我个人粗浅实践所得,还不完善,也不一定准确,需要继续探索和提高。